2019年2月27日星期五,初二(12)班全体同学聆听了蔡淼父亲关于轨道交通的讲座。
“通苏达海,共享双城繁华。”一开始,关于S1线的短视频介绍,紧紧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目光。
苏州——昆山——上海,及太仓支线,连接四个市的地铁线路,初听时不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来往在四个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,不久后将会多一个新选择,乘坐地铁。28站的距离,仅仅不过一个小时,却连接了两座繁华的都市。
对于万千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们来说,这是他们短途旅行的新方式;对于无数的轨道交通的工作者来说,这是他们的梦想;更重要的一点是,对于这四座城市来说,这是连通彼此的重要一步。
仅是规划地铁线路,便已经耗费了施工者们的许多心思。而建造一条地铁线路的背后付出,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。
是先建地铁站还是先建铁轨?蔡淼的父亲在揭开如何建造地铁的神秘面纱前,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。
“地铁站?”“是铁轨吧……”同学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。
正值彼此争论不下之际,蔡淼父亲揭开了谜底。
在苏州一带,因为地质是软土,只能先建地铁站。这样才方便于后续施工的进行。
工程地质勘查是正式开工前的第一个步骤,如今的许多高科技勘测仪器已让人们拥有了“透视眼”,探知地下的情况。神秘的地底,随着科技的进步,将向世人展露她的珍贵宝藏。
确定车站具体位置后,还需拆除地面建筑物,商议赔偿金等一系列过程。这又是另一件需要费心的事了。
挖掘深坑,铺设钢筋网,运载零件……听起来有些枯燥烦闷的工作,错失一步,就会给工程带来不小的麻烦。
地铁作为平日出行常用的交通方式,方便快捷。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注意到它的背后故事,凝结着工业的智慧与细致,给居民送去便捷。
纵横城市的地铁网,虽大多是在地下行进,但是每每进站时投来的暖黄色远光灯,是温暖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