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眼向洋看世界 ——读尤瓦尔•赫拉利《今日简史》有感(20191213)

    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,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。”这是科学哲学名著《自然辩证法》里的著名论断。革命导师恩格斯这里着重阐明的是科学探索与发展的问题。我想,他的话借用到政治意识形态领域,也是适用的。今天,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大业的征程上,而且,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接近于重返世界之巅的辉煌。对于这个古老民族来说,曾经沉溺于苦难、蹉跎于摸索,竟然长达一个半世纪,如今,重拾辉煌与荣耀,这样的心情,该是多么迫切!可是,哲人庄子有言:“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”中华再次崛起的大舟,需要厚积如海如洋的理论思维之水的托举。每一位华夏赤子,都要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泉流,哪怕就是一滴之水。这是我读了以色列学人尤瓦尔·赫拉利的《今日简史》之后的突出感想。

    以色列,是世界上唯一一犹太人为主要民族的国家。它国土狭小,土地贫瘠,人口稀少,但是科技发达,军力强大,人民富裕,称雄中东,扬名四海。为什么能够如此?因为其主要民族是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的犹太民族。与我们一样,犹太民族也曾历经磨难,但是他们崇尚知识,善于学习,善于思考,是著名的学习型民族。这个民族向世界贡献了马克思、弗洛伊德这样的思想家,拉宾、基辛格这样政要,爱因斯坦、冯卡门这样的科学家,毕加索、斯皮尔伯格这样的艺术家,洛克菲勒、摩根这样的商界奇才……放眼世界,犹太民族的杰出人物简直是灿若群星,而本书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就是群星中的一颗。关注人类命运,立意高远,视野开阔,是尤瓦尔·赫拉利著作的鲜明特点。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,正因为如此,读到他的许多叙述,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诸如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能力比较,关于如何应对工作消失,关于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,关于现代文明的相通性,关于恐怖主义与战争的威胁,关于教育,等等。

    最值得赞赏的是,作者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批判,以犹太教为例来进行自我批判,其勇气是非凡的。

    当然,我们也要看到,作者的立场、观点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。

    在政治上,尤瓦尔·赫拉利的自由主义至上论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。自由主义思想如何的优越,也许有很多很多种证明,但是,在中国,香港现实恰恰对西方自由主义给予了辛辣的反讽。香港回归二十年,香港人一直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》享有着高度的自治和自由权利。例如,教科书自由编订,法官自由裁量,市民自由上街示威,此类景象可谓举世无双。已经高度“自治”、高度“自由”了,有人还不满足,有些人竟然叫嚣要香港“独立”、脱离中国,追随洋主子去。他们不知道,就算香港享有资本主义自治、自由的政治运作方式和生活方式,不过香港依旧头顶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高远辽阔的天空。自由主义成了“港独”蔑视中央权威,对抗特区政府依法管治,公然分裂国家的邪恶工具。而欧美的一些政界人士、新闻记者等等,却选择性“失明”,曲意为“港独”分子鼓噪帮腔,对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治乱止暴说三道四。我想,自由主义究竟是个什么鬼,中国人民应该心明眼亮,香港人民也应该反思警惕。

    此外,尤瓦尔·赫拉利标榜关注“人类命运大议题”,似乎忧怀深广,寻求“普度众生”。但他却又明确申明:本书之所以“着重于已迫在眉睫的社会、经济和政治危机”,为的是“这一切对福利国家和欧盟等特定机构的威胁”。(《序》)无疑的,所谓“特定机构”不外乎作者所处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社会,而对于人类来说,那毕竟是一个“小众”的社会。事实上,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,从一开始就不在尤瓦尔·赫拉先生悲悯情怀的覆盖之下。

    正是因为立场的局限,他眼中的世界一片灰暗。他当然不会看到东方民族蒸蒸日上的发展,对于世界的贡献;他也不会关注东方大国对多边主义的捍卫,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,对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倡导,正在给这个灾难频仍、动乱不堪的世界带来怎样的希望。

    事实上,我们不必对尤瓦尔·赫拉先生求全责备,中国的发展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。而问题是,当我们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,有多少国人能够像尤瓦尔·赫拉利那样,自觉地以更为高远的视野瞭望今日的世界?我想,如果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能够多一些像尤瓦尔·赫拉利那样为自身所处的母体社会而不断思考、寻觅着的思想者、谋划者,那么,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的奋进历程就会增添一份宝贵的助力。

    中国古代有一则寓言故事,名叫《杞人忧天》,那个杞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是个反面的角色,我倒希望,当代中国能够涌现尤瓦尔·赫拉利那样的“杞人”,让理论思维、战略思维成为中国人的助推民族崛起、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有力的工具。

   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有诗句曰:“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。”我觉得,伟人的论断并未过时。冷,是清醒,也是理性;热,是情怀,是使命担当。冷眼加上热心,中国的希望正在于此。